“1269”行动计划全媒体对话第三期:数字赋能 创新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我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从传统的扩规模、降成本、增效益模式,到如今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的转型升级,江西制造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24年3月,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5年)》,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重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赋能全覆盖、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2025年是我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年,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一年。“1269”行动计划全媒体对话第三期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与企业代表,就如何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抓手,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旨在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动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数字化转型的舆论氛围,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为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高 琨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推进处处长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全省“一把手工程”,通过大规模组织推进,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高 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聚焦我省“1269”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去年相继推出了两年行动计划和“11条”支持措施等系列政策举措。通过大规模组织推进,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推动“江西制造”迈向“江西智造”,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标准为指引,全面提高转型认识。我省在全国率先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南》地方标准,将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分为10个等级,对全省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开展贯标评价,精细化厘清全省数字化底数和企业实施成效。打造“入企诊断、改造实施、贯标评价”的标准化闭环路径,精准帮扶引导企业科学转型。目前,诊断服务覆盖企业近1.7万家,1.1万家企业新启动数字化改造,8200余家企业完成首轮改造,4400余个重点项目中已有815个实现提档升级,产业数字化整体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全省绝大多数企业负责人能熟练说出企业发展水平、改造内容和短板差距,有效破解了企业“方法不明、路径不清”的问题。
以标杆为示范,充分激发协同活力。分行业打造典型示范标杆梯队,现已培育生态带动型“数字领航”企业9家、细分行业型“小灯塔”企业80家、特色场景型“数智工厂”企业100家,累计入选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7家、5G工厂名录36家;鼓励标杆企业挖掘成功经验和服务资源,以标杆为样本开展“看样学样”活动,覆盖企业超1万家次,广大中小企业看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降本增效扩市场的效果,由“要我转”变为“我要转”;7个省级“产业大脑”接入企业约1000家,66个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带动47个细分行业、3330家重点企业“链群”转型,数转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协同。
以体系为支撑,高效推动转型落实。建立省市县全覆盖的党政领导牵头推进机制,出台各类支持资金300余项,省级投入专项资金30亿元,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发展生态。引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1070家,遴选“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和产品1259个,26家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上百所数字化诊所基本实现各重点产业和市县全覆盖,累计入企服务超4万次,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在大规模推动下,我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0.6,居全国第14位,三年来进位赶超6位。数字化转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省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细举措全面深化推进,加大优质服务资源引进培育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可落地产品和带动性强的技术服务公司,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协同实施,研发适配特色场景的垂类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产品。以场景为牵引破解行业转型共性问题,以产业集群为单元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细分领域服务资源池,强化“链群”协同能力,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张鹏华 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以“产业大脑”建设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能力深度挖掘和外溢为重点,以不同产业数字化需求分类施策为依托,推进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
张鹏华:近年来,吉安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聚焦省“1269”行动计划,全力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呈“点、线、面”协同发展态势,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吉安成立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建立现场推进会、专题报告等一系列机制,构建市级定额支持、县级差异化配套的政策体系,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的覆盖面显著扩大。2024年初,全市仅200家企业参与诊断试点,至今年6月已完成2027家企业的入企诊断,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数字化诊转率近七成。截至目前,全市启动改造企业1484家,数字化诊断转化率达69.9%,其中1086家企业完成首轮改造,214家企业通过国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认证,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围绕六大主导产业18个细分领域,吉安市培育打造22家省级“数智工厂”、“小灯塔”企业。通过11场“沉浸式直播+现场观摩”活动,输出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线上覆盖1800余家企业、6000余人次,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省级电子电路产业大脑接入600余家企业,整合20万家企业基础数据及100万余条行业资讯,覆盖全产业链环节,构建区域性产业生态;井冈山经开区等8个地方获评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试点区域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12.3%、成本费用率平均下降5.9%。
聚焦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矩阵,吉安市强化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支撑,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数字化转型服务;打造供给侧“资源池”,遴选27家优质数转服务商,将三类企业的服务商纳入其中,优选出159个“小快轻准”数转解决方案、75个典型应用场景;强化资金支撑保障,创新设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推广低利率金融产品。截至6月底,兑现省、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1亿余元,惠及300余家企业。
吉安市将持续激发企业转型动力,开展数字化转型价值成效评估,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分类分级分析成效,持续打造省级“数智工厂”、“小灯塔”企业,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提升企业转型能力,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形成细分行业典型痛点包、场景清单与改造建议路径图;加快推进重点提档升级改造项目,提升电子信息“三驾马车”、省级“产业大脑”等平台运营水平与服务质效,推动中小企业从想改造向会改造转变;常态化组织“看样学样”和供需对接活动,依托“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精准性与靶向性。 马剑光 中国联通(江西)新型工业化研究院院长
坚决扛起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使命担当,全面开展产业数智化实践,全方位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新型工业化夯实数字底座
马剑光: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简称江西联通)勇担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使命,积极落实省“1269”行动计划,聚焦主责主业,加速数字融合,从三大方向发力,全方位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全面开展产业数智化实践,全方位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江西联通将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性的基础工程,持续深耕5G、宽带、算力、政企精品网,不断做大做强高速泛在连接,加速网络向连接、算力、赋能一体化转型。面向工业领域,充分发挥5G独立组网技术优势,打造数据传输1ms通达南昌全域、3ms通达全省、10ms通达全国算力中心;形成“一市一池”资源格局和可信数智云链特色,为企业客户量身打造可视、可管、可控的自服务能力;全省支撑建设10个标识解析节点,已服务2670家企业,标识注册量55.3亿个,解析量超44.9亿次,覆盖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现代家具等重点产业链,以及花炮、电瓷等特色产业,为江西建设工业强省提供完备的创新基础设施。
依托集团总部及行业军团能力辐射与研究院沉淀,江西联通深化云、大、物、智、链、安技术融合创新,建成15个数转平台,构建工业互联网立体架构,通过“1张5G专网、1个智联云基座、N个个性化方案”,满足标杆企业需求。目前,完成6249家企业数字化诊断、3091家企业实施改造、2286家企业完成首轮改造,打造了江铃集团等一批标杆示范项目。同时,自主研发江西联通一站式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平台,拥有200余个数转产品,形成多个数字化转型成熟产品。
江西联通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行动,升级“一云两盟三司四地五院”创新生态体系,将人工智能等资源深度赋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纺织产业大脑积累超1000万条产业数据,支撑市场需求分析与订单调配;多个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厂名录》、获评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行业典型应用案例”,14个项目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江铃专用车辆厂,打造5G数字工厂,优化车间的生产排程和能源的管理,库存周转天数加快1.5天,整车交付率提升至98.1%,解决生产环节共性问题,并带动产业链下游40余家企业实现链式转型。
江西联通将勇担“国家队、排头兵”使命,加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走深走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力量。 王锦辉 江西江铜华东铜箔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数据为基、业务为本,将数字化潜力切实转化为竞争新优势与增长新动能,务实推进数字化升级
王锦辉:江西江铜华东铜箔有限公司(简称华东铜箔)是江西省江铜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打造“绿色、标杆、智慧、花园”四型工厂为核心目标,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通过持续投入与创新实践,华东铜箔不仅成为行业技术标杆,更在绿色制造与智慧工厂建设领域树立了区域典范,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获得企业数字化转型评级L7级认定,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5G工厂名录》,获评江西省2025年第一批次“数智工厂”。
华东铜箔将关键系统和业务部署至云端,构建私有云数据中心,推动数据、设备上云,不仅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的弹性与运维管理效率,更迈出了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业务透明化的重要一步。在此基础上,华东铜箔通过数字化改造,生产制造MES(制造执行系统)与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QMS(质量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系统实现集成,初步整合生产数据、线上化核心流程、赋能员工数字化工具,为后续智能化升级奠定了扎实基础。
通过深度融合智能控制、高精度自动化装备与信息化系统,在关键生产环节实现了原料处理智能化与无人化、物料流转与加工高精度自动化、仓储管理与计量环节智能化,原料处理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数字化。建成智能烘烤箱、自动拔插轴工作站、智能包装线、“5G+AGV”自动转运线等6项行业首创数字化项目;打造了智能行车自动加料、添加剂自动加料、智能仓储WMS自动盘库等16项行业标杆项目,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保障了产品质量稳定性,显著降低了人工依赖与运营成本。
坚持将数据资产与技术业务深度融合,华东铜箔通过构建统一可靠的数据基石,以解决实际业务痛点和实现战略目标为导向开展技术选型,确保数字化投入的价值最大化。华东铜箔深刻认识到数据是核心资产,致力于建立统一、高质量的数据基础,积极倡导“数据驱动决策”,推动管理思维从经验主义向让数据说话转变。利用数据分析洞察业务规律、优化流程、预测风险、支持精准决策,释放数据核心价值;紧扣业务痛点,明确数字化技术应用需紧密围绕提升效率、保障质量、优化成本、加速创新等实际业务需求展开,坚决避免盲目追求技术“新”与“全”。
华东铜箔深刻领悟到,在数字化转型这一过程中,唯有将数据的核心资产地位与技术的业务赋能作用紧密结合、务实推进,才能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行稳致远,将数字化潜力切实转化为竞争新优势与增长新动能。 李 锋 南昌华翔汽车内外饰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以1张5G专网为“主动脉”,串联四大智能应用场景,形成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数字化改造成效显著
李 锋:南昌华翔汽车内外饰件有限公司(简称南昌华翔)是江铃汽车集团与宁波华翔电子合资体系下的骨干企业,通过构建5G专网与智能应用体系,破解了生产管理痛点,成为江西省智能制造的标杆。
在数字化改造之前,南昌华翔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也面临传统制造企业的共性困境——生产车间如同“黑箱”,实时进度与物料消耗难以追踪,精细化管理沦为空谈;研发、生产、仓储等部门数据壁垒森严,形成“信息孤岛”,决策层难以及时获取全景化运营视图;传统IT架构运维成本持续攀升,难以支撑企业对柔性生产、快速响应的需求。
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客户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响应速度、质量管控提出更高要求。南昌华翔敏锐意识到,只有打破信息流通障碍,才能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动。2021年,南昌华翔与南昌移动深度合作,以5G专网建设为突破口,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并非零散尝试,而是一套系统性工程——以1张5G专网为“主动脉”,串联四大智能应用场景,形成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5G专网筑基,筑牢数据安全屏障是转型的第一步,南昌华翔采用公网专用共享式UPF模式,实现厂区5G信号全覆盖:公网用户通过常规5G网络接入,而车间终端数据则经TO B UPF分流处理,与公网完全隔离,这一架构既保障了生产数据的私密性,又降低了建网成本,为后续应用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5G+数据采集”,前端设备实时上传生产数据,与MES系统、ERP系统无缝对接,实现设备状态监控、生产计划调度、质量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5G+AGV”则依托低时延特性,实现智能小车精准调度,物料流转效率提升30%以上;“5G+数据集成驾驶舱”汇聚全厂数据,管理层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掌握生产动态,决策响应速度提升50%。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后,在生产计划环节,系统直接对接客户订单系统,自动分解装车排程,物料的供需配置及需求数量一目了然;物流管理中,MES扫码出库功能杜绝错发、漏发问题。此外,成本控制领域的突破更为亮眼,通过投入产出分析与库龄预警,精准锁定生产浪费点,库存周转降至7.5天,创历史最优,库存金额从2023年初的2676万元降至2024年初的1496万元,降幅达44.10%。
下一步,南昌华翔将依托南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政策,进一步深化财务、研发等领域的数字化融合,让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承载更多业务价值,为汽车零部件行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数转众声 以数赋能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九江瑞易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睿轶: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浪潮中,瑞易德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三年投入2860.68万元,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环节深度布局,以数智化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贯穿企业运营全流程,工艺设计、营销管理等稳步推进。生产设备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流转。研发端利用金蝶云星空平台提升研发效率、缩短周期;生产端管理软件保障安全与质量;供应链端系统加速协同,构建高效数字化生产生态。
能耗管理数字化成效显著,2024年每百元收入标煤降至1.49,较2023年减少0.25,响应“双碳”目标且降低成本。成本控制上,2024年每百元营收成本降低,营收逆势增长,实现降本增效。硬件租用云上服务器,安全防护达国标;网络侧本地机房安全隔离运行;人员端配备专职运维并培训提升技能。数据管理上,核心数据物理隔绝、分级授权,为决策与安全提供保障。
三年数字化深耕,瑞易德在生产效率、绿色发展、成本控制与安全保障上成效显著。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转型,完善流程体系,协同第三方评估优化,以数智化树立化工企业转型标杆,加速高质量发展。 推进数字化转型 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鹰潭市钲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凯:公司作为铜锌合金线行业龙头企业,自2020年成立以来,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更以技术融合、数据驱动为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钲旺科技转型是系统性战略布局,非技术简单叠加。2023年,公司投入1500万元建成3条智能拉丝生产线;2024年,追加5000万元投资,新增8条智能生产线,构建“5G+MES+ERP”全流程智能化体系,分阶段转型紧扣“智改数转”要求,锚定产业升级痛点,为领跑行业筑牢根基。
通过数字化转型,钲旺科技在生产效能、精准决策、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维度均实现突破。生产效率提升了20%,产品合格率提升5%,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0%,获评“江西省数智工厂”“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数字化发展水平达到L7级;通过全面采集生产、物流等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优化计划、预警设备故障。技术创新领域,增加研发投入,累计获得32项专利授权,打磨出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案,让公司从行业参与者升级为标准输出者,为细分领域提供了“技术+管理”的双标杆支撑。
作为省“1269”行动计划的践行者,钲旺科技探索出“小快轻准”数字化升级模式,彰显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来源: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日报
|
![]() 电话:19979036675
传真:079183722862
邮编:330038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698号
|
版权所有: 江西省互联网协会 赣ICP备15004138-1号 技术支持: 南昌傲亚信息有限公司 |